九九99久久精品在免费线bt/久久99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久精品国产影库免费看/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线无码久久

手機訪問

手機掃一掃

|投訴/建議

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留學前先了解澳大利亞教育概況

留學前先了解澳大利亞教育概況

上課方式:直播,面授
班級類型:小班
上課時段:白天班,晚班
價       格:¥詢價

留學前先了解澳大利亞教育概況課程詳情

澳際留學是澳際教育集團旗下從事出國留學服務品牌機構。澳際留學是國內首批獲得國家教育部認證的中國留學服務行業旗艦品牌,也是國內家開設分支機構的留學服務品牌,到目前為止澳際留學在全國大中小城市已開設33家分支機構,在澳洲設有海外辦事處。

澳大利亞教育簡史及現有規模

自從澳大利亞聯邦建立以來,澳大利亞的教育經歷了巨大的變化。殖民地時期的1900年,全澳州有380萬人口,6,900所官辦學校,在校學生623,700人。此外,還有大約153,400名學生在私立學校學習。同年,中等學校教育只是極少數青年人享有的特權。1910年澳大利亞聯邦政府統計報告稱,“男女學生離開州立政府學校、終止學習的年齡大概在14歲左右,而且各州自此以后也不關心他們的去向”。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之初,職業技術教育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有建立起來。在維多利亞州,“直到皇家職業教育委員會(成立于1899年)報告發布之后,教育上存在的許多缺點才得以矯正。”就高等教育而言,當時也只有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阿德雷得大學和塔斯馬尼亞大學等4所大學,4所大學在校生總數僅為20,000人。(立即)

2000年,全澳共有中小學生320萬人,其中政府學校有220萬人,私立學校有100萬人。此外,接受職業教育和培訓的人約160萬人,42所高等教育機構的在校生總數為695,500人。

1911年的統計數據表明,整個教育系統的雇員只有31,700人,占勞動力人口總數的1.6%。到2000年,教育系統的工作人員達615,400人,占整個勞動力人口的6.8%。

澳大利亞教育管理體制

根據澳大利亞聯邦憲法,教育事務由各州、領地政府負責管理,聯邦政府沒有法律上的義務。總體來講,各州、領地政府對教育的責任包括對初級和中等教育的行政管理和撥款,對職業教育和培訓的行政管理和撥款。

隨著時間的推移,聯邦政府通過聯邦撥款、設立專門教育項目等手段,通過已經設立的“聯邦教育培訓和就業部長會議”等多個全國性教育機構等機制,越來越多地介入對教育事務的管理,如負責高等教育的撥款,對學校、職業教育和培訓提供補充經費,加強對土著居民、島嶼居民、移民的教育和培訓,開展國與國間的合作與交流等等。州和領地政府也能從聯邦政府申請到特別用途的專項經費。除了重要的撥款功能以外,聯邦政府也在促進全澳教育和培訓的公平性、一致性和連續性方面發揮極為重要的作用。

(一)學前教育

澳大利亞各州、領地規定,學前教育不是義務教育的一部分,但屬于正規教育。各州規定的學前教育一般為一年,而且大多數州和領地要求兒童在5歲時開始其學前教育。

盡管所有州和領地在政策上所有兒童在上學前都有機會接受學前教育,但是在提供學前教育方面目前還沒有一個全國統一的政策。因此各州和領地在立法、行政管理和學前學校的組織等方面都有相當的區別。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的年齡從3到5歲不等,使得各州和領地兒童的小學入學年齡產生細微的差別。近年,由于許多白天長時托育中心也把提供學前教育作為其服務的一個組成部分,一些學前教育學校則不斷延長學生的在校時間,使得學前教育和白天長時托育中心之間的差別越來越不明顯。這使得澳洲很難準確確定接受學前教育的兒童數量。1999年全澳對兒童托育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調查將學前教育定義為“一種正規的、廣泛適用于3歲到小學開始年齡兒童的(有時,也接受年齡更小的兒童)、并對兒童在校期間進行的一種照顧。”兒童通常有固定的上學時間。根據這種界定,1999年,全澳只有231,600兒童接受學前教育,只占3-5歲兒童的30%。

(二)中小學教育及學制

澳大利亞義務教育年齡為六至十五歲(塔斯馬尼亞州至十六歲),一般學生在10年級即完成義務教育。11和12年級為非義務教育。各州、領地中小學通常在每年二月初開學,十二月初結束。

塔斯馬尼亞州實行一學年3學期制,昆士蘭州和北領地區實行一學年2學期制,其他各地實行一學年4學期制。

新南威爾士州、維多利亞州、塔斯馬尼亞州和首都地區實行13年學制,即幼兒班1年,小學6年,中學6年。南澳州和北領地區也實行13年學制,但年度分配與上述幾州不一樣,這兩個州、領地的分配是學前班1年,小學7年,中學5年。

昆士蘭州和西澳州實行12年學制,即小學7年,中學5年。

塔斯馬尼亞州、首都地區和其他州的個別公立中學只設7到10年級。學生讀完10年級后,如果計劃繼續接受高等教育,可進入單獨設立的學校(高中)完成他們的11和12年級的學習。

各州、領地中小學學制、學期比較

澳大利亞公民和永久居民的子女在公立中小學享受免費教育,但須繳納教材、學校設備的使用費等費用。此外,學校要求每位學生每學期繳納一定數額的“捐款”。學校盡管沒有明確具體數額,但一般每年都要交納數百澳元的“捐款”。

所有公立中小學和大部分私立小學為男女生混合學校。在教學方面,學校強調學生的參與精神,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為主。因此,在課堂上,教師要求學生動手的內容比較多。

學校一般按學生的年齡進行分班,年齡相同的學生通常被分在同一班級學習。經過一段時間學習,學校可根據學生的能力和興趣,重新編班。學生無升學考試。期末,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和平時學習成績,參考期末考試成績,與學生家長協商決定學生的升留級事宜。小學畢業沒有統一的畢業考試。所有畢業生都可就近進入中學學習。

澳大利亞的學校享有相當的自主權。各校都有校董事會,校董事會由校長、社區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組成,決定學校的內部事務。各州和領地都設立了教育行政管理機構,負責各州和領地自己的教育事務。學校一般都根據各州和領地的政策指導原則自行決定教學方法,也可在州規定的課程之外提供其它不同的課程供學生選擇。

對學生的評價,各州和領地制度不同。一些州有完整的以學校為基礎的評估制度,學校自主對學生進行考試、評價。另一些州則將這一制度和外部評估制度相結合,有的州、領地教育主管部門對10、12年級的學生進行統考。

(三)高中教育與高等教育的銜接

在高級中等教育(高中)階段,絕大部分學校提供廣泛的選修課程供學生選擇。政府鼓勵學校自己開發一些能夠滿足學生學習興趣和要求的課程,但這些課程的開設須得到學校所在州、領地教育主管部門的審批。近來,學校越來越重視將職業技術教育納入高中教育課程體系。高中學生畢業時也因此能夠獲得職業技術教育證書。

達到了最低離校年齡的中等學校的學生可以離開學校尋找工作機會,也可以進入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VET),如TAFE機構或者私立商業學校,繼續學習。

對于許多VET課程來說,完成中等學校10年級的課程是最低入學標準。對那些繼續完成全部中等教育(至12年級)的學生來說,可以進入高等院校、職業技術學校和其它類型的高等院校學習。

對有資格進入高等院校學習的學生的評價,一般在其學習的最后兩年或在畢業時進行。以首都地區學校為例,11和12年級的學生必須參加5次考試[8],次在11年級學期學段結束時進行,第二次在學期第二學段末進行,第三次在第二學期末進行,第四次在12年級學期末進行,第五次在第二學期末即畢業時進行。在第12年級末,希望進入大學學習的學生還必須參加“澳大利亞等級考試”。

各科五次考試的平均成績與AST成績相加,即為高等教育機構決定是否錄取學生的依據。五次考試的科目一般有英語、數學、科學、商科、藝術、信息技術。AST的考試科目為Quantitative, Verbal和 Writing。

高等學校的錄取工作是學校、州教育廳、學校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過程。

澳大利亞中小學校教育規模

截止1999年8月,全澳共有9,600所中小學校,其中約7,000所學校為政府學校(占總數的73%), 2,600所學校為非政府(私立)學校(占總數的27%)。全澳共有215,700名教職員工, 其中約有150,500全職教職員工在政府學校工作(占70%),65,200名在非政府學校工作(占30%)。

1999年,全澳有320萬全日制中小學生,其中公立學校學生數為220萬,占總數的70%,非政府學校學生數為100萬,占總數的30%。表四顯示,從1984年到1999年,學生總數增加了209,000,增幅7%。而從1984年到1989年,政府學校的學生數減少了66,200名,減少幅度為3%。但是從此以后的十年中(至1999年),學生數又增加了53,300名,增幅達到2%。

就非政府學校而言,1984-1989年,學生數增加了80,000名,增幅達11%,1989-1999年的十年中,學生數更進一步增加141,900名,增幅達17%。1984年,非政府學校學生數占學生總數的比例為25%,到1999年,這一比例則達到了30%。

表五表明,有27%的小學生和35%的中學生在非政府學校學習。其中,約五分之一(20%)的學生在天主教學校學習(包括約19%的小學生和21%的中學生)。

其它形式的教學安排

邊遠地區的學生和殘疾學生可以不受義務教育要求的限制。在北部領地的一些邊遠地區,一些居住在非中心地帶的土著兒童只好接受來自固定學校“訪問教師”的教學幫助。長期以來,盡管各種不同的特別安排延長了邊遠地區的學校教育年限,但卻不同程度地滿足了少數民族的教育需求。從1867年開始,新南威爾士州在學齡兒童不足25人的居住地實行了臨時和“半日制”學校。巡回教師在人煙稀少的居民點實施挨家挨戶的教學。收音機的出現,使得地處偏僻的牧民家庭也能夠享受“空中學校”的教育。今天,這些孩子能夠通過各種不同的方式,如遠程教育、“空中學校”、計算機和傳真等而獲得教育。

各州和領地都為智力和身體有殘障的孩子實行了“特殊教育”。政府和非政府機構實施特殊教育的方式有特殊課堂、特殊學校和普通學校。普通學校實施特殊教育的方式是,專門的教師將為在普通班級里上課的殘障孩子在課外實施額外的強化幫助以使他們能夠適應普通班級的教學。幾乎所有的州和領地,特別是在新南威爾士州、昆士蘭州和維多利亞州,許多家長自發組織起來建立額外的學校以滿足殘障孩子們的特別需要。聯邦政府也給各州(領地)政府、非政府機構和社區團體提供資金,以幫助他們實施特殊教育,改善特殊教育設備。在一些非政府學校,特別是在一些較大的城鎮的非政府學校提供住宿設備。有少量政府學校,特別是為土著居民服務的政府學校的附近還設有賓館。

保留率

保留率指一定數量的學生繼續學習到一定年級的百分比,它是衡量一個教育制度和相關的政府教育政策成功與否的重要指標。

澳大利亞12年級學生的保留率從1992年的77%下降到1999年的72%。在前些年,女學生的保留率為79%,高于同期男學生66%的保留率。1962年至1992年,保留率一直持續上升,直到1992年的77%為止。1967年,并非所有的政府中學都設有12年級。在這一年,只有15%的女生上12年級。1975年以后,政府學校里女生的保留率已經超過男生的保留率。但是,直到1982年以后,非政府學校里女生的保留率才超過男生。

保留率受不同因素的影響。就國家一級來講,這些因素包括復讀學生數、移民和學生性質的變化(如海外繳費學生數的不斷增加)等。此外還要注意的是,學生從政府學校向非政府學校的流動也使得非政府學校的保留率得以上升,而政府學校的保留率下降。

學校教育撥款

1999-2000,澳大利亞各級政府教育事業費達到340.36億澳元(包括固定資產貶值,但不包括支付非財政性資產的開支),占GDP的5.3%。同年,政府在非財政性規定資產上的現金開支[13]達到19.76億澳元,私人教育現金支出[14]95.75億澳元,占當年GDP的1.5%。

在340.36億澳元的政府教育事業費撥款中,學前教育經費11.11億澳元,約占3.26%;中小學教育經費184.55億澳元,約占54%。

職業技術教育政府撥款占政府全部教育事業費的10%。職業技術教育財政撥款中,54%來自州和領地財政撥款,只有21%左右來自聯邦政府撥款。就整個職業技術教育經費而言,約有21%的收入來自教育服務收費、從事貿易以及向學生收取的學費等(其中向學生收取行政管理費占4%,全額繳費學生的學費、向海外學生收取的學費、雇主或其它個人或組織向學校交納的服務費等約占11%)。

高等教育政府撥款占全部政府教育事業費的28%。1999-2000年,“1988年高等教育撥款法”所規定的高等教育機構的全部事業費收入達到87.3億澳元,聯邦政府撥款只占其中的45%。此外,聯邦政府也通過“澳大利亞研究委員會”向高等教育機構撥付了一部分科研經費。

就非政府學校而言,各州、領地政府的撥款相對較少。1998年非政府學校的經費43%來自私人資源,40%來自聯邦政府撥款,17%來自各州和領地的撥款。非政府學校根據設立于各州和領地的政府機構(通常是注冊委員會)規定的條件進行運轉。這些條件包括要求學校達到最低教育標準,并有令人滿意的房產等。

絕大部分非政府學校由天主教會開辦,每個州、領地都設有“天主教教育委員會”,全國也有這樣一個委員會。其它非政府學校則由其它宗教團體開辦,或監管。[page]

職業教育和培訓

(一)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

職業教育和培訓課程大部分都由政府管理的教育機構提供。在一些州和領地,這些機構一般稱為“學院”,或“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少數技術學院、部分高等教育機構、中學、農業學院、成人和社區教育機構、私營教育提供者以及雇主,也提供職業教育和培訓。2000年,全澳共有92個TAFE學院和其它類型的政府機構,在1,322個教學點提供職業教育和培訓。另外有139個社區教育提供者和3,389個其它類型的教育提供者享受部分政府撥款。

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遍布澳大利亞農村城鎮,類型多樣。例如,維多利亞州20個TAFE機構中,有4個既是高等教育機構,又是VET機構,6個在監獄里提供教學課程,4個有海外校園。昆士蘭州、西澳州和北領的一些大學也設置VET課程。

(二)學生和課程

培訓課程分為12個學習領域。這種分類與高等教育機構所覆蓋的學習領域大體一致。表八是政府撥款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的入學情況。

表九表明了1999年在每一個學習領域注冊的學生數。客戶可能同時注冊多個學習課程。深受客戶歡迎的課程包括:商科,管理和經濟學科,工程和測量學科,服務、酒店管理和交通運輸學科等。在土地、礦產、畜牧、建筑、工程、測量等領域,超過50%的注冊學生是男性。絕大部分女性選擇學習商業、管理、經濟、藝術、人文社會科學、健康和社區服務、獸醫和動物養護等學科。

高等教育

(一)高等教育機構

澳大利亞高等教育機構分為四個部分。

1.大學

澳大利亞對“大學”名稱的使用非常嚴格,有一定的使用標準。現在,以大學名稱命名的高等教育機構共有39所,其中兩所(即Bond University和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Australia)為私立大學。除了澳大利亞國立大學和澳大利亞海洋學院由聯邦政府立法成立之外,其它大學都由所在的州、領地立法成立。各大學有自主開設課程和授予學位的權利,都接受或部分接受聯邦政府撥款,一般都有多個校園。

2.其它有自我評定權的高等教育機構

這類院校共有三所,即Australian Maritime College, Batchelor Institute of Indigeous Tertiary Education和Melbourne College of Divinity。這三所院校盡管不以大學命名,但都依法成立,有自主開設課程和授予學位的權力,前兩所院校都由聯邦政府撥款。上述兩類院校相加,就是人們常說的42所高等院校。

根據聯邦教育部的統計,上述兩類高等教育機構2000年的學生數量約69萬,其中公立大學的學生數約為64萬,私立高等教育機構的學生數約為5萬人。

3.非大學類高等教育機構

澳大利亞非大學類高等教育機構共有60所,它們一般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研究生證書、研究生文憑中的一個或多個學位或學歷授予權。他們屬于非自主類院校,無權自主開設課程或提供學歷教育。如果要開設課程或提供學歷教育,須得到相關州或領地高等教育審批機關的批準。

4.宗教院校

這類院校共有32所,與第三類院校一樣,這類院校也是非自主院校,其課程和學歷都要由其所在州或領地高等教育審批機關的批準。

2000年,42所大學以及澳大利亞電影電視和廣播學校、國家戲劇藝術學院、澳大利亞國防學院接受聯邦教育、科技和培訓部的撥款。

(二)教職員工

高等教育教職員工分為學術性和非學術性員工。2000年的統計數據顯示,非學術員工的數量大于學術員工的數量。絕大部分學術員工都是講師或高級講師。

(三)學生和課程

高等教育機構不僅提供全日制課程,也提供業余課程和遠程教育課程。部分機構提供全日制學習和部分時段工作的課程。1990年至2000年,高等教育學生數量從485.1萬增加到695.5萬,增長69%。值得注意的是,在1990年,全日制高等教育學生數量占學生總數的62%,而2000年,由于遠程教育的逐步發展,這一比例下降到59%。

高等教育機構一般提供3年或4年的學士學位課程,部分高等教育機構也提供文憑和高級文憑課程。絕大部分高等教育機構提供研究生課程,碩士學位課程一般需要1年到2年,博士學位課程一般需要3到4年。部分專業提供研究生文憑和證書課程。2000年,77%的高等教育學生學習學士學位課程,約19%的學生學習更高一級的學位或其它研究生課程。高等教育機構提供內容廣泛的學習課程,包括農業、建筑、人文藝術、商業、牙醫、經濟、教育、工程、科學、健康、法律、醫學、獸醫等。2000年,學生學習較多的課程是商業、管理和經濟類課程(24%),人文、藝術和社會科學類課程(22%),科學類課程(15%)。

(四)高等教育經費構成和撥款機制

澳大利亞現有42所高等教育機構(其中公立大學37所,私立大學2所,其他類型的公立高等教育機構3所),其事業費及相關費用(Operating Grants and Related Grants)均由澳聯邦政府直接撥付。2001年度,澳大利亞42所高等教育機構從聯邦政府和社會各界所獲高等教育經費總額達90億澳元,約占GDP(5952.08億澳元)的1.51% ;其中聯邦政府對高等教育撥款總額達58.6億元,約占GDP(5952.08億澳元)的0.98%。

(五) 教育國際化

近些年來,澳大利亞各大學十分注重教育國際化,從事教育輸出。教育輸出已成為澳的第四大產業,為澳大利亞創收了40多億澳元。為了創收,澳大利亞各大學十分重視從海外,特別是從亞太地區國家,招收海外學生。一些學校已把目標瞄準了這些國家,并在有些國家開設了自己的分校。澳大利亞很多大學也看好了中國這個大市場,紛紛到中國尋找合作辦學的機會和伙伴。據有關統計顯示,在上述40多億教育產業收入中,有一半來自中國。

相關新聞 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