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統一學習專線 8:30-21:00
來源: 浙江大學 編輯:佚名
陽春三月,乍暖還寒,但在浙江大學(長興)農業試驗站800m2的人工光型封閉式現代植物工廠里,一茬一茬的生菜日夜兀自生長,生意盎然。經過一年多的建設和試運行,現代植物工廠日前正式投入使用。
現代植物工廠是指在全封閉或半封閉設施內通過智能調控植物生長所需的溫度、濕度、光照、養分、CO2等環境條件,實現作物周年工廠化生產的高效農業體系,它能擺脫自然條件的制約,適用于鹽堿地、污染土壤等非可耕地和海島、航天器、遠洋船舶等特殊環境,是解決人口增長、資源緊缺、環境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的有效途徑。
2013年初,浙江大學依托計算機與自動控制工程、光學與節能工程、農業環境工程、園藝學、植物營養學等多學科綜合優勢,協同研發,集成了無菌育苗技術、營養液循環利用技術、基于物聯網的遠程監控技術、多環境參數系統控制技術、多層立體栽培技術,于2013年底在長興建成了800m2的人工光型封閉式現代植物工廠。
走進植物工廠,一個井然有序的“無人車間”展現在眼前。一茬一茬的生菜種植在一層一層的鐵架上,生菜上方的5-6條LED燈帶閃爍著紅藍燈光,生菜下方還時不時地傳來水流或噴霧的聲響。“我們就是利用先進的環境智能控制、立體多層無土栽培、營養液循環利用等技術,來控制植物的生長的,”農業試驗站負責人林咸永教授介紹說,因為生產過程采用無菌育苗,智能控制生長環境,有效阻隔病蟲害侵染,產品綠色安全。“作物還可周年均衡生產,像現在正在生產的生菜等葉菜類蔬菜,從定植到采收只要16-18天,一年可收獲18-22茬,產量可達20萬公斤,產量是露地栽培的30倍左右。”
據了解,除生產外,植物工廠還承擔教學、科研、示范等任務。“除了我們試驗站自己進行的試驗外,有關涉農學科的教師利用這個平臺也開展了蔬菜等新品種培育的試驗,也都長勢良好。”林教授說。
作為浙江大學與湖州市市校合作的重要平臺之一,在3月25日召開的市校合作工作年度例會上,現代植物工廠的全面啟用列入了雙方2014年度重點推進的六大類近40個子項目之中。